井间地震技术简介

井间成像(地震)的基本方法



井间地震数据采集方式与众不同,采用井下激发、相邻井井下接收的排列形式,
记录井间地层传播的波场。主要特点在于地震设备能够靠近目的层,避开地面噪
声 和强衰减风化层,从而获得高频记录,加上记录中有效频率成分丰富和目的层
覆盖效果好等 特点,可以使井间地震资料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,基本满足油藏工
程的需要。基于这些特点, 使它成为储层静态描述、油藏动态监测和确定剩余油
分布的理想方法。

井间成像技术的作用
  • 改善地震反演资料的品质,大大降低钻井的风险与费用
  • 储层静态描述与动态监测
  • 在地面三维或四维高分辨率地震与测井、油藏地质之间搭起一座相互联系的桥梁
    解决薄互层序列、储层连通性、流体分布、注气效果、压裂效果等复杂的地质问题
井间成像技术目前达到的水平

  • 达到地面地震10倍以上的分辨率,可与测井连接
  • 可得到2D,3D和4D的信息
  • 直接提供深度域的数据
  • 能提供成熟的商业化服务
  • 大功率的井中震源可达井距800米,井深6000米
  • 多级检波器系统:小外径,可以在油管中工作
  • 基本成熟的软件系统
  • 配套的震源、检波器和地面记录仪器,形成实用高效的野外井间数据采集系统
井间成像技术的典型用途
  • 油藏描述,产油监测,地面数据的标定
  • 高分辨率地质模型的调整和确认
  • 精确的储层评估和资源评价,对现有的井下发现的新层作评估
  • 规划/设计加密井,定向井,水平井
  • 4维储层动态监测及EOR过程的优化
  • 残余油的确定
  • 在地面地震质量很差或得不到资料的地方替代地面资料
  • 地面数据的标定
您是第 位访问者

版 权所有 © 北京瑞 泽士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2003-2005
流览本网页时如遇到任何问题,请与网管联系 webmaster@reservoirstar.com
网页最后更新日期: 07/25/2005